


【文獻題目】Diagnostic utility of lymphocyte enhancer factor 1 in aggressive B-cell lymphoma with MYC rearrangement.
【見(jiàn)刊信息】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pathology》2025年02月06日
【抗體聚焦】LEF1
【疾病聚焦】B細胞淋巴瘤
研究背景
侵襲性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包含多種類(lèi)型,部分存在MYC基因重排,對預后有重要意義。B細胞淋巴瘤診斷需結合遺傳標記、免疫表型和形態(tài)學(xué)特征,但區分不同類(lèi)型侵襲性B細胞淋巴瘤頗具挑戰。LEF1參與WNT信號通路和腫瘤發(fā)生,在多種淋巴瘤診斷中有應用,但在侵襲性B細胞淋巴瘤亞組中的染色模式研究較少。
研究發(fā)現
共有67 例患者納入研究,包括不同類(lèi)型淋巴瘤。研究中為探究淋巴細胞增強因子 1(LEF1)在侵襲性 B 細胞淋巴瘤診斷中的價(jià)值,將 LEF1 染色結果分為 3 種模式:pattern 0(陰性),指腫瘤細胞核中LEF1染色為陰性;pattern 1(弱和異質(zhì)性染色,<80%),表現為 LEF1 染色呈弱且異質(zhì)性,陽(yáng)性細胞比例小于 80%;pattern 2(中 / 強和均一染色,≥80%),即 LEF1 染色呈中/強且均一性,陽(yáng)性細胞比例大于等于 80%。研究所用LEF1抗體克隆為EP310兔單克隆抗體。
所有伴或不伴MYC重排的侵襲性B細胞淋巴瘤都有弱且異質(zhì)性染色,在無(wú)MYC重排的DLBCL 中更常見(jiàn);強且均一染色(pattern 2)多見(jiàn)于EBV陰性B細胞淋巴瘤,LEF1陰性常見(jiàn)于 DLBCL-MYC-R/DH/TH(是重要分類(lèi)術(shù)語(yǔ),代表了DLBCL中伴有特定基因重排特征的一類(lèi)病癥);EBV陽(yáng)性B細胞淋巴瘤多為L(cháng)EF1陰性,與EBV陰性B細胞淋巴瘤相反;DLBCL-MYC-R和DH/TH 組LEF1染色模式相似,DH/TH組無(wú)pattern 2(文獻示圖1)。
LEF1表達的診斷意義:pattern 2對EBV陰性B細胞淋巴瘤診斷有高陽(yáng)性預測值(86%)(文獻示圖2),pattern 0對 DLBCL-MYC-R/DH/TH 診斷有特異性。侵襲性B細胞淋巴瘤中,LEF1多為弱且異質(zhì)性染色。強且均一染色高度提示EBV陰性B細胞淋巴瘤,陰性和非pattern 2染色多提示DLBCL-MYC-R/DH/TH。LEF1有助于區分B細胞淋巴瘤與其他伴MYC重排的侵襲性B細胞淋巴瘤,尤其在小活檢樣本診斷中作用顯著(zhù)(文獻示圖3)。
文獻示圖1:所有具有侵襲性的伴 MYC 基因重排的 B 細胞淋巴瘤(BCL-MYC-R)與不伴 MYC 基因重排的彌漫性大 B 細胞淋巴瘤(DLBCL)之間 LEF1 表達情況的比較。共比較4組:EB病毒(EBV)陰性的B細胞淋巴瘤、伴MYC 基因重排的DLBCL、雙打擊淋巴瘤(DH)/三打擊淋巴瘤(TH)以及不伴 MYC 基因重排的DLBCL。通過(guò)免疫組織化學(xué)(IHC)檢測發(fā)現,LEF1每種表達模式在病例中的占比存在具有統計學(xué)意義的顯著(zhù)差異(P < 0.001)。
文獻示圖2:LEF1免疫組織化學(xué)對MYC融合LEF1 EBV-BL D侵襲性B細胞淋巴瘤的預測價(jià)值。
文獻示圖3:代表性病例的IHC染色圖像。A-C,EB 病毒(EBV)陰性的B細胞淋巴瘤,模式 2。D-F,伴 MYC 基因重排的彌漫性大 B 細胞淋巴瘤(DLBCL-MYC-R),模式 0。G-I,雙打擊淋巴瘤(DH),模式 0。J-L,不伴 MYC 基因重排的彌漫性大 B 細胞淋巴瘤(DLBCL),模式 1。M-O,EB 病毒陽(yáng)性的B細胞淋巴瘤,模式 0。P-R,EB 病毒陰性的B細胞淋巴瘤,模式 1。S-U,合并人類(lèi)免疫缺陷病毒(HIV)感染的雙打擊淋巴瘤(DH-HIV),模式 2。V-X,不伴 MYC 基因重排的彌漫性大 B 細胞淋巴瘤(DLBCL),模式 0。
中杉金橋產(chǎn)品信息
抗體名稱(chēng) | 產(chǎn)品貨號 | 克隆號 | 陽(yáng)性部位 | 陽(yáng)性對照 |
LEF1 | ZA-0619 | EP310 | 細胞核 | 闌尾/扁桃體 |
產(chǎn)品染色圖賞析